首页 > 游戏竞技 > 徐氏略记 > 第226章 东汉孝子徐弘

第226章 东汉孝子徐弘(1/2)

目录

东汉安帝延光年间,广汉郡郪县(今四川三台)的阡陌间,常可见一位身形瘦削的中年男子,背着竹篓穿行于山林田垄之间。他鬓角微白,面容清癯,却始终步伐稳健,竹篓里或盛着新采的草药,或装着从市集换来的细粮——此人便是乡里传颂的孝子徐弘,以三十载如一日的孝行,在蜀地山水间书写了一段“事母至孝”的传奇。

永初三年(公元109年),在郪县西乡的一个宁静小村庄里,一个新生命诞生了。这个孩子名叫徐弘,他的降临给这个平凡的耕读人家带来了无尽的喜悦。

徐弘的父亲徐彦,是一个在郡府里担任小吏的普通人。虽然家境并不富裕,但徐彦一直秉持着儒家的礼法,以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等孝道箴言教导着年幼的徐弘。

然而,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。在徐弘十三岁那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家庭。徐彦在一次公差中不幸染病,最终不治身亡。临终前,他紧紧握住徐弘的手,叮嘱道:“吾儿当善事慈母,勿负亲恩。”这句话,成为了徐弘一生的座右铭。

父亲的离去,让这个本就清寒的家庭雪上加霜。从此以后,家中只剩下徐弘和母亲吴氏相依为命。徐弘深知母亲的艰辛,他努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,帮助母亲操持家务,同时也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,勤奋读书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,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。

吴氏因为失去丈夫的悲痛而长期心情抑郁,最终积郁成疾,卧床不起。年仅十几岁的少年徐弘,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业,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

徐弘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床,然后前往父亲留下的那三亩贫瘠的田地,辛勤地耕种。他用自己稚嫩的双手,努力地翻土、播种、浇水、除草,期待着这片土地能给他带来些许收获,以维持家庭的生计。

到了夜晚,当其他人都已进入梦乡,徐弘却在微弱的油灯下,认真地研读《孝经》和《论语》。他深知孝道的重要性,所以不仅要在物质上照顾母亲,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她慰藉。他常常效仿古人“扇枕温衾”的礼节,夏天的时候,他会用扇子轻轻地为母亲扇凉床席,让母亲能在炎热的夜晚感受到一丝凉爽;冬天的时候,他会先钻进被窝,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褥,再让母亲睡进去。

徐弘的孝顺之举,不仅体现在家中,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。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他蹲在河边,认真地清洗母亲的衣物。尽管河水冰冷刺骨,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,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。而当他去市集采购时,他总是会在众多的鱼肉摊位前徘徊,仔细挑选最便宜的那一块。他自己则宁愿吃着简单的野菜和糙米,也不愿多花一分钱在自己的饮食上。

有人看不下去,劝他说:“你年纪还小,何必这样亏待自己呢?”徐弘却一脸严肃地回答道:“父母的年龄,做子女的不能不时刻牢记在心。如今母亲生病体弱,我如果不赡养她,还有谁能来照顾她呢?”

延光元年(122年),蜀地遭受了一场罕见的大旱,赤地千里,田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。这场旱灾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许多人家都面临着饥荒的威胁。

徐弘的家中也不例外,存粮已经耗尽,一家人陷入了饥饿的困境。徐弘的母亲吴氏看着日益消瘦的儿子,心中十分心疼。她决定减少自己的食量,以节省粮食给儿子吃。

徐弘发现母亲的举动后,心如刀绞。他深知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,如果再这样下去,恐怕会支撑不住。于是,他跪在母亲的床前,泪流满面地劝说:“母亲,您千万不要这样做。儿虽然无能,但也绝不能让您饿着肚子。昔王祥卧冰求鲤,郭巨埋儿奉亲,他们都是大孝子,儿虽不才,岂敢让古人专美于前?”

吴氏被儿子的孝心所感动,但她还是坚持要减食。徐弘无奈之下,只得答应母亲会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。

第二天清晨,天还未亮,徐弘就背着猎弓进山打猎。由于山路崎岖,他又不熟悉地形,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猎人设置的陷阱里,扭伤了脚踝。但他强忍着剧痛,挣扎着爬出陷阱,继续在山林中寻找猎物。

终于,经过一番艰难的搜寻,徐弘发现了一只野兔。他欣喜若狂,立刻张弓搭箭,将野兔射倒。然后,他拖着受伤的脚,艰难地回到家中。

徐弘将野兔煮成了一锅鲜美的汤,端到母亲面前。吴氏看着热气腾腾的汤,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。她知道这只野兔是儿子用生命换来的,便让徐弘一起喝。

徐弘却摇摇头,笑着说:“母亲,您喝吧,儿不饿。”说完,他转身走进厨房,偷偷地嚼食着草根。

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乡里,人们都被徐弘的孝心所打动,纷纷称赞他“孝比古人”。徐弘的名字也因此被人们铭记在心,成为了当地传颂的佳话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徐弘侍奉母亲不仅在衣食,更在情志。吴氏因久病心情抑郁,徐弘便每日劳作归来,必为母亲讲述乡间趣闻,或背诵《诗经》中的温婉篇章。他见母亲思念亡夫,便将父亲遗留的旧书整理成册,闲暇时与母亲共忆往昔,以解愁思。一次,吴氏梦中惊醒,哭言梦见亡夫,徐弘竟在父亲忌日当天,徒步百里至郡府查阅父亲生平文书,将其官职、事迹详细记录,制成牌位供奉,使母亲得以寄托哀思。

在建康元年(144年),吴氏已经年过六十,不幸患上了风痹之症,导致她的手足麻木,行动十分不便。徐弘得知这个消息后,心急如焚,四处打听治疗方法。后来,他听说蜀地的深山中有一位隐士,擅长治疗痹症,于是决定背起母亲,踏上寻找这位隐士的艰难旅程。

蜀地的山路崎岖险峻,徐弘背着母亲,小心翼翼地前行。他担心母亲在软轿中会受到颠簸,便用竹篾精心编织了一个柔软的轿子,然后亲自抬着母亲,一步一步地向深山走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