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2章 一程风雪一程春。(2/2)
还有机会吗?
上京的冬日,都那么冷何况岭南苦寒之地。
应扶砚再摊开,已成了雪水。
“河里的冰看着结实,可等天气暖和些,就会有鲤鱼破冰。”
他对上姚汝愣怔的眼,一字一字道:“这世间从无永夜,不过是一程风雪一程春。”
所以,阿汝,你再等等。
————
又过了两月,梁越来犯。
帝王,文武百官都没当回事。
边境每年都会打几次,有魏家军在,能出什么事?
可偏偏就是这时,边境胜,而魏封远战死的消息传入上京。
朝野上下震惊又慌乱。
应乾帝得知消息后,手里的茶盏落地。
魏封远可是大晋最能打的,更是多国听了闻风丧胆的人!
他这一死,只怕不少势力虎视眈眈。
可很快。
应乾帝心口隐隐的快感藏不住。
大晋人才济济,武将再培养就是。
他不是早就盼着不靠魏家守江山,才能不被其牵制吗?
魏封远一死,魏封行就算再有才学,可也是纸老虎!
顺国公府早该败落了。
还有他的……素婵。
偌大的宫殿,传来他的笑声。
空棺材还没运回来。
魏封行难掩悲恸,请辞在家中,实则都在暗中给燕王做事。
顺国公府闭门不见客。
魏昭穿上素服,为其守孝。
又过了半月,阳都侯摔了一跤闪了腰,得在家养病。
国子监的其他夫子自会帮忙代课,可总有他们没法腾出空的时候,何况科考在即。
阳都侯身为国子监祭酒,深怕耽误了学生,特地让人抬着他入宫,向帝王引荐一人。
——“圣上容禀,此人不仅政绩斐然,更是难得的持身清正。”
——“当年他任定都知县,一篇《革除漕弊策》,字字如刀震动朝野。去岁编纂《会典》时,礼部诸公争执不下,全赖他引经据典、调和鼎鼐。”
——“这般经世致用之才,如今却还在翰林院晒霉烂书简。若久居冷曹,实乃朝廷之失。”
故,顾傅居再一次出现在众人视角里。
他比前世还早,入了国子监。
入了国子监不算什么,重要的是帝王让阳都侯退下后,一番深思远虑。宣顾傅居入宫有意探其虚实。
随手那拿了二皇子近期写的文章,看顾傅居能说什么。
顾傅居双手接过,垂眸细阅。
——“五皇子的文章,理路甚正,如春泉出谷,自有清响。”
——“只是泉流奔涌时,若遇巨石当道,或可效仿前朝端王,不与之争,绕之以行。治国之道,亦是如此。”
最后又补充一句。
——“文章如人,贵在通达。二皇子年少,假以时日必成大器。”
这话明里评点文章,实则道出为政之要。既未阿谀应峙,又未刻意贬损全了颜面。
尤其其中一句,不与之争绕之以行,说到了应乾帝的心坎里。
几个皇儿虽小,可哪个没有野心?
是的,应乾帝可以为了龙位,除去燕王。
但是他的儿子,在他的眼皮子看上他的位置不行。
应乾帝一直清楚顾傅居是有本事的人。
可他从来不用。
现在眼瞅着皇子越来越大……
而他早就想提拔人才,将魏封行取而代之。
顾傅居去了国子监后。
魏昭虽在家中,可他服。甚至很想听听顾傅居讲学。
贺诩然服!!!
他可耻的认为,魏昭不在,他学的就比他多了!下次一定考第一!
萧怀言不服。
他叫苦不迭。
“夫子!”
萧怀言很奔溃:“您对家中女儿,也是如此严苛吗?”
顾傅居想说。
在读书的事上,他对顾妩的确严。
顾妩虽娇气,但好管教。
可想到这会儿还在泽县,被他彻底护好安危的杳杳。
那是不好管教的。
上京看着风平浪静,实则却最危险。
顾傅居感觉……等日后一切结束,把杳杳接过来后。
他就算严,杳杳也不听。
也许还要叫板。
所以,他沉默了。
萧怀言气了:“夫子做不到一视同仁吗!”
顾傅居很冷漠:“今日的罚,你要是不服,我便请你父亲过来。”
说完,他朝外去。
“至于你所问,夫子做不到。”
嗓音有了点温度。
“我也是人,会头疼,也会有私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