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耽美 > 穿越: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> 第711章 春旱

第711章 春旱(2/2)

目录

“大人,请!”

半个时辰后,两人策马而归。

姜维谭大笑道:“熊大人,官道本官很满意。”

“大人满意就好!”熊松笑着回道。

“有了这条官道,邙县想来很快就能繁华起来。”姜维谭眼神熊带着笑意。

“大人说的是,邙县从此以后会越来越好的。”熊松此刻也相信了。

没想到姜大人竟然这么厉害,能从知府那儿拿来火药,本来开山凿路,他们一年都不能办完的事,短短三个月就办成了。

熊松想到近日从夫人那儿得来的消息,心中羡慕不已。

人与人比真的气死人,他要是有姜维谭的运气,也不至于窝在邙县十多年。

可惜!

这就是命!

同人不同命!

“好,官道畅通了,那邙县从此与外地联系也会多了起来。”姜维谭对此很满意。

“大人说的是,咱们修建官道的动静,有不少百姓围观,已经有些商人询问了。”

“熊大人,那就让邙县的商人去一趟,宣传下咱们的邙县。”

“是,大人请放心!此事交给下官了!”捕快一口应下。

随着邙县商户与外界生意往来,虽然效果不如,姜维谭想象的一样,但想来年关将近,也多了不少商人来邙县交易。

不少外地的商人,本来是想忍着臭味和行路困难,到时在邙县赚一笔银子过年。

没想到邙县变化竟然这么大,官道都改道了!

“这怎么变化这么大?”之前来过邙县的商人们,看着新城门也非常惊讶。

“去年我们来的时候,城门不是之前快塌了,今年变化这么大?”

一传十十传百,虽然邙县穷,但官道也巧妙,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商人在邙县歇脚。

邙县的百姓们也非常高兴,今年服徭役虽然钱少,可三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。

县令夫人还给他们这些穷人送了不少吃食和衣裳,今年过年衣裳就不要买了,可是给他们省了一大笔银子。

官道修好之后,确实如县令大人说的一样,他们多了不少打工的机会,每天还能赚十几个铜板,可比之前强上不少。

姜维谭看着邙县比之前繁华,又缩短官道,这一切的政绩都是他一手办下来的。

随后就写了折子,立刻向上级表明,顺道给自己表表功!

就这样邙县热闹的过了一个年,转眼就春暖花开农户们满怀着对新一年丰收的期盼,纷纷下田开始春耕。

就在种子都都下了地,农户们来回在田间穿梭干活。

就这样过了一个月,没有雨水,只能挑着水浇地,想着坚持到下雨的时候。

然而,结果让他们失望了,他们发现,今年的春耕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缺水。

“这可咋整啊,没水这地咋种啊!”一位老农望着自家干裂的农田,皱着眉头,满脸的无奈。

“是啊,往年这个时候,水虽然不多,但天会下雨,也够咱们种地了,今年也不知道咋回事。”旁边的村民附和道。

老农看着艳阳高照的天空,叹了一口气。

“没下雨能怎么办,大家只能勤快点多挑水了,农田不能毁了,不然今年日子就过不下去了!”

村民们纷纷挑起水桶,往返于附近的溪流与农田之间,一双双粗糙的手,紧紧握着扁担,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红印。

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,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,瞬间就被吸收得无影无踪。

熊松得到消息,立刻禀报给姜维谭,“大人,底下传来消息,今年春耕天没下雨,如今地里缺水厉害!”

“春耕缺水?”姜维谭重复了一遍。

熊松郑重的道:“是的,大人,如今种地的都在日以夜继的挑水,再没有水的话地里的种子怕是都长不出来了。”

“整个县都是如此?”姜维谭沉吟片刻问道。

“嗯,整个县都是如此!”熊松一脸严肃的回道。

“将县衙的人都召集一块,商量下怎么办!”姜维谭面上看着镇定,其实心里打鼓的一批。

会议室内气氛凝重,众人眉头紧锁,皆为这春耕缺水之事发愁。

“你们说说看,现在怎么办?”姜维谭询问道。

袁昶深出声道:“大人,依卑职之见,不如让那些咱百姓深挖井,说不定能找到水源。”

熊松叹了一口气道:“袁大人,你说的百姓们试过了,没挖出水,只能靠着肩挑。”

“而且,现在关键的是,挑水人力比较紧缺,怕是根本救不了多少亩地。”

“这样下去根本不行,你们可有其他更好的主意。”姜维谭皱眉问道。

此话一出,让在场的人都鸦雀无声。

姜维谭见他们没反应,拧着眉头问道:“怎么?你们一个个的都没主意了?”

“大人,不如也上报到知府那儿。”袁昶深开口道。

“上报?”姜维谭实现顿时看向他。

袁昶深点头道:“是的,不止邙县出了问题,其他县也一样的情况,已经有大人将此事上报知府了。”

上报知府确实是一个办法,但他心中有些不甘,好不容易在邙县做出了一番政绩。

可是这次春耕缺水的难题,要是只能靠上报来解决,实在是有些折了自己的面子。

然而,目前众人都拿不出更好的办法,也只能先如此了。

“也罢,那就先上报知府,看看上面有什么指示。”姜维谭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。

“那人,那下官这就去准备文书。”熊松随即就道。

“嗯,你去吧!“姜维谭点点头。

熊松立刻着手准备文书,将邙县春耕缺水的严峻情况详细地写了上去,然后就派人快马加鞭送往知府衙门。

在等待知府回复的日子里,姜维谭没有闲着。

他亲自带着县衙的官员,前往田间地头查看情况,看到百姓们忙碌挑水的身影,和干裂的土地,他的心里也十分焦急。

“这样一直挑水,也不是办法。熊大人,你不妨想想,可还有其他的法子。”姜维谭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说道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