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武侠修真 > 玄幻,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> 第474章 大军沿途,军民鱼水情。

第474章 大军沿途,军民鱼水情。(1/2)

目录

朔风裹挟着冰渣掠过并州青石官道,远处的巨型传送阵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符文光芒,宛如蛰伏的巨兽。

当青州与冀州的军士们踏着冻硬的石板路靠近时,却见道旁屋檐下挂满了赤色灯笼,风中飘来的不是预想中的咒骂,而是混着酒香的童谣——\"柳将军,镇北疆,叶统领,战八方\",童声清亮,惊起了栖息在檐角的寒鸦。

王承业勒住缰绳,望着街边百姓捧出的热粥和烤得金黄的面饼,喉结剧烈滚动。

一位白发老妪颤巍巍递来布囊,里面装着驱寒的艾草,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他的马镫:\"娃娃们别怕,柳大人的兵都是好儿郎,你也是,这东西拿着吃……\"

这话让他险些握不住缰绳,记忆里冀州百姓见到兵丁时瑟缩避让的场景,与眼前含笑相迎的画面剧烈碰撞,惊得他额角渗出冷汗。

孙丹德则死死盯着街道尽头的影壁,那上面赫然绘着柳林跨马提剑的壁画,笔触苍劲如刀,身后万千旌旗翻涌。

几个孩童正踮着脚往壁画上贴金箔,见大军行来,竟举着柳枝欢呼:\"叶将军的骑兵来了!\"这一幕刺得他眼眶发疼,手中的马鞭不自觉攥紧,皮革勒进掌心的旧伤,渗出细小血珠。

经过了几个传送阵,大军来到了并州和草原的交界处,打算休整一晚。

当天晚上,暮色渐浓时,叶龙武麾下的骑兵队在并州城郊稍作休整。

寒风卷起漫天飞雪,却吹不散军民之间涌动的暖意。

几个骑兵翻身下马,主动帮老人们将装满干草的牛车推进谷仓,他们甲胄上的符文在暮色中若隐若现,却丝毫没有威慑力,反而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。

\"大哥哥,你的长枪能戳下天上的星星吗?\"

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头,脆生生地问道。被她拉住衣角的年轻骑兵蹲下身子,小心翼翼地解下腰间的铜铃,系在女孩手腕上:\"等打败了白雾里的魔物,哥哥带你去山顶看最亮的星星。\"铜铃清脆的声响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,也引得周围的百姓们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
街边的铁匠铺里,炉火映红了一张张坚毅的脸庞。铁匠们挥汗如雨,为士兵们修补铠甲、打磨兵器。一位老铁匠颤巍巍地将新打造的箭头递给士兵,粗糙的手掌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:

\"孩子们在前线拼命,我们老家伙也不能闲着。这些箭头淬了剧毒,保管能多杀几个魔物!\"士兵们闻言,纷纷抱拳致谢,眼神中满是感激。

夜幕降临,营地周围亮起了点点灯火。并州百姓们自发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,香气四溢的羊肉汤、金黄酥脆的烤饼,还有自家腌制的咸菜,摆满了临时搭建的长桌。

叶龙武的亲卫队主动让出帐篷,给体弱的老人和孩子避寒。

一位老妇人坐在火堆旁,一边给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,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:\"你们都是好样的,等打完仗,一定要来大娘家里喝碗热乎的小米粥。\"

更有巧手的妇人带着姑娘们,在营地外围支起织布机,连夜赶制棉衣。细密的针脚里,缝进的是对子弟兵的牵挂与祝福。

\"这针脚要密些,草原上的风刺骨,可别冻坏了孩子们。\"她们轻声交谈着,手中的银针在烛火下闪烁,如同夜空中的繁星。

此时,叶龙武巡视营地归来,看到这温馨的一幕,冷峻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。他走到人群中间,摘下头盔,向百姓们深深鞠躬:\"叶某代北疆将士,谢过各位父老乡亲!\"话音未落,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,有人往他怀里塞热乎乎的烤馒头,有人拉着他讲述家常,仿佛他不是令人敬畏的将领,而是离家许久的亲人。

篝火噼啪作响,照亮了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。并州百姓与叶龙武麾下的兵士们,在这寒夜中紧紧相依,用最质朴的情感,编织出一幅坚不可摧的军民同心图。

这温暖的场景,让远处观望的青州和冀州将士们内心震动——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融洽的军民关系,也终于明白,为何柳林的势力能在并州根深蒂固,为何叶龙武的士兵能如此舍生忘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